第三章 状况

第一节 生活处境

在这个世界生活,充满起起伏伏。我们的人生境遇可能突然转变,从平顺欢乐到艰难沮丧。我们必须意识到,境遇的转变(例如丧亲、失业、家庭困难、关系问题、经济拮据)可以严重损害我们的精神与情感健康。一个人可能会经历起伏却从不将自己的感受与这些人生事件相关联,因此,治疗抑郁的初始步骤之一便是花时间检验我们的生活,在神的帮助下,从我们当下的抑郁思想与感觉追溯我们人生中的相关事件。

这可能是一场痛苦的自我发现之旅,尽管我们是软弱虚弱的受造物,我们还是喜欢认为自己可以应付人生扔过来的一切。我们经常不愿意将自己的抑郁思想或焦虑与人生处境联系在一起,因为如此关联等于曝光了我们的软弱和无力。结果就是我们经常迫切地为自己的状态欠佳寻找一个纯生理性的原因(例如病毒),因为那可以使我们继续视自己为“精神强大”的。

这并不是要否定抑郁的确经常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生理因素,如我在先前章节解释的那样。确实对有些人来说,他们天生就遗传有抑郁倾向的基因。然而,抑郁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是存在一个境遇上的导火索。我们在人生的某些阶段足以应付巨大压力,不代表我们在另一些阶段可以应付稍小些的压力。我们的年龄、荷尔蒙和大脑的化学物质都会改变,随着婚姻和孩子的到来,我们的职责也在发生变化。有时候,对人生事件的负面反应可能会延迟出现,甚至延迟好几年。

结果就是我们经常需要一种看待人生的客观视角,而诸如医生、辅导员、牧师这样的独立旁观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人生。当我们在他人帮助下检验自己人生时,经常能开始看到自身的问题,或是困境给我们造成的真实而巨大的影响,以及它们28对我们的抑郁与焦虑构成怎样程度的影响。清教徒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 同样讲到寻求他人辅导的必要:

“想一想吧,你处在混乱不安的思想中,应该不难意识到你当下的理解力并不如他人那般可靠而强健,因此不要任性自负,不要以为你的思想比他们的更加正确,而当信任比你更有智慧的人,接受他们的劝勉。”(*2)


*2:“忧郁与过度痛苦的解药”(The Cure of Melancholy and Overmuch Sorrow),出自《理查德·巴克斯特牧师作品集》(The Practical Works of Rev. Richard Baxter),共四卷,伦敦乔治·弗丘出版社(George Virtue)1838年出版,第四卷,第932页。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二节